生產開始忽略這些事情,可能會導致妳的母乳不夠喔!

如果確認沒有身體因素問題,單純以自然順產、母嬰健康,並且沒有出生後的醫療緊急需求導致必需母嬰分離處置的情形,下述情況可能是導致妳成為“少奶奶”的原因。

本文算是我半年來撰寫母乳衛教文統整。

妳也有少奶體質的誤解嗎?

曾在一位國際泌乳顧問的臉書看到本文以下列表,也是最能回應為什麼現在有很多媽媽會認為自己是少奶體質,即使有不少母乳衛教表示,上天不會賜給寶寶一個沒有奶的媽媽,但是,“少奶奶”確實是很多媽媽的困擾。

也正好可以回應,為什麼我會在配方奶行銷,削弱母乳哺育。(臺灣篇)一文,提到“產婦走入醫院、診所生產”也會是導致很多媽媽奶很少的原因。(傑克•紐曼醫生觀察發現醫療體系和大環境問題,在母乳哺育的教育品質低劣、莫名其妙的規則、對母親的信心打擊。)

如果是生理構造、內分泌等相關問題導致沒奶,可以閱讀真的有人是天生沒母奶?少奶體質是什麼?

如果確認沒有身體因素問題,單純以自然順產、母嬰健康,並且沒有出生後的醫療緊急需求導致必需母嬰分離處置的情形,下述情況可能是導致妳成為“少奶奶”的原因。

泌乳不足最常見的成因

♧生產後母嬰分離 ,沒有進行肌膚接觸。

寶寶的吸吮反應是天生就有,但會隨著出生時數增長而消退。

如果想要寶寶初接觸就含乳正確,一定要把握產檯肌膚接觸,並且出生後要密集含乳練習。(那些告訴妳出生前3天不會有奶,可以交給嬰兒室護士照顧就好的言論,其實是在阻礙妳的乳房生成奶水。)

♧按照時間表, 而不是按照寶寶的需求哺乳。

進入科學時代後,最荒謬的母乳餵哺建議就是4小時餵奶一次訓練寶寶規律的言論。(很悲哀的是,很多嬰兒室的護士幾乎都這麼做,甚至還會誤導媽媽喝母乳沒撐到4小時就是母乳少,這絕對是打擊媽媽的大誤解。)

此言不僅欠缺寶寶生理學認識,並且也不利於媽媽乳水生成。

前陣子在整理配方奶歷史時,也有看到很多百年前的媽媽因為相信“專業醫生”建議而延遲餵奶,導致奶水分泌不足,而認為需要補充配方奶。

♧寶寶出生後,太早補充配方奶。

除了乳房減少乳水排出,導致大腦不認為需要製造那麼多奶水而分泌不足之外,配方奶因為酪蛋白不利於寶寶消化,尤其是新生兒生理機制會為了處理難消化的配方奶而長時間昏睡,都會減少對於媽媽乳房的吸吮,進而導致乳房刺激不足,不利生成奶水。

♧生產過程中使用藥物,導致實寶出生後嗜睡,無法有效含乳。

大家常說的減痛分娩(或無痛分娩)其實是麻醉藥,除了注射在媽媽身體時,減少(或說阻礙)了媽媽催產素的分泌(催產素是分泌母乳的好幫手),些微麻醉藥也會透過胎盤、臍帶傳給寶寶,使寶寶在出生第一天容易昏睡,懶得做含乳練習。

♧生產過程中的創傷導致媽媽身體疼痛,影響泌乳量。

婦產科陳鈺萍醫生《生產,本該無傷》一書提及,由於生產過程過度醫療介入,無論是推肚子、胎盤過早移除、剪會陰等破壞自然產程的醫療處置,導致很多媽媽在生產時受到很多創傷、疼痛,也使得催產素分泌不佳,進而導致母乳餵哺不順。

也有研究發現,生產過程順利與否,也會決定母乳餵哺順利程度。

♧哺乳不夠頻繁

通說衛教公式是親餵一天至少8~12次,然而Leona(茹)的經驗和觀察其他母乳媽媽,實際上超過12次也是挺常見的。

問題和前面所述“按照時間表, 而不是按照寶寶的需求哺乳。”一樣,過度採取間隔時間餵奶,可能也會導致次數不達標,乳房的吸吮刺激不夠,分泌不足。

♧媽媽哺乳姿勢不正確或寶寶含乳姿勢不正確

姿勢不正確可能會導致含乳痛,乳水沒有被完全吸出,導致乳房認為不需要製造那麼多乳水等,皆會造成媽媽母乳不足。

♧寶寶有舌繫帶過緊問題

舌繫帶過緊會使寶寶的舌頭動作被限制,沒有辦法很好運作完整地把乳汁移除,而導致媽媽乳房認為不需要製造太多乳水而分泌不足。

寶寶含乳姿勢正確,但是,媽媽仍覺得會疼痛,很有可能寶寶有唇舌繫帶過緊問題,請就醫讓醫生剪開舌繫帶,寶寶就可以正常吸吮乳汁,媽媽乳房也可以正常供餐。

Leona(茹)最後總結

母乳餵哺是個自然行為,但其實有很多眉角,光是從生產就開始踩遍上述所有的雷,就可能讓乳房得不到適當的吸吮刺激而導致乳房工廠歇業罷工(也就是退奶啦)。

在孕期就學習母乳知識,慎選生產場所和月子中心等,“少奶奶”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很多媽媽只是被誤導認為自己是少奶體質,其實只是自身缺乏正確的母乳知識、生產開始缺乏正確指導等因素導致。

如果看到這裡還是堅定認為自己就是真正的少奶體質,建議可以看真的有人是天生沒母奶?少奶體質是什麼?一文,並且找有國際泌乳顧問的醫生檢查確認。(而不是亂找泌乳師、通乳師喔!)。

總之,身體健康狀態正常的媽媽,能避免吸吮不足、減少催產素分泌的困境,大部分的媽媽其實都是有足夠的奶水餵飽寶寶的,請媽媽要對自己有信心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