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寶寶比較瘦?!嬰兒生長曲線是怎麼回事?

每個寶寶的生長曲線都有自己的賽道,請和自己比。體重、身高與遺傳基因有關,吉娃娃再怎麼餵食,也不會變成藏獒。

關於嬰兒體重,本文重點寫在前面。

  • 新生兒(足月)生理性脫水,體重比出生體重減少10%以內是正常生理現象。
  • 母乳寶寶一個月體重有增加500公克即達標。
  • 嬰兒體重3%~97%以內都是正常。
  • 每個寶寶的生長曲線都有自己的賽道,請和自己比。體重、身高與遺傳基因有關,吉娃娃再怎麼餵食,也不會變成藏獒。

母乳寶寶的體重

很多哺乳媽媽會在打預防針時,遇到醫生表示寶寶體重增加不理想或太輕了,甚至很多母乳寶寶是3%俱樂部成員,本篇想聊聊寶寶體重。

♤新生兒生理性脫水

寶寶脫離子宮充滿羊水的環境,會有幾天脫水期。

根據資料(足月生產):

  • 出生後的第3天到第5天,寶寶的體重比出生體重減少約5~10%。
  • 7-10天內會逐漸回復到原來的出生體重。

若體重發生上述變化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參考:新生兒生理性脫水和生理性黃疸(愛麗生婦產科)

♤寶寶的體重怎麼才算達標

  • 母乳寶寶一個月增加約500公克即達標
  • 4月齡:出生體重的2倍
  • 1歲:出生體重的3倍
  • 寶寶體重增加速度依年齡越大越緩慢。
  • 另也有一說,滿月體重應是從生理性脫水最低體重起算,增長800公克至1000公克即達標。

寶寶生長曲線,曾經換過表?

台灣在2009年以前,所使用的1999年舊版生長曲線,參考樣本是喝配方奶為主的國內寶寶,體重較重,使標準失真。使得當時很多喝母乳寶寶被誤判為體重太輕、奶量攝取不足。

臺灣舊版WHO舊版WHO新版
1999年啟用2006年(臺灣2009年採用)
臺灣國內寶寶(當時以配方奶為主)
#1990年,臺灣母乳哺育率僅有5%。
數據以白人(高加索人)為主,且沒有考慮餵食狀況。考慮各人種、良好環境、母親都哺育母乳。

2009年台灣開始採用WHO在2006年新版,雖然新版將不同種族考量在內,採用生長在良好環境、母親都哺育母乳的寶寶體重為數據,不過我認為,黃種人與黑人、白人體格相比,總體平均也比較嬌小。

參考:

0-7歲兒童生長曲線(衛福部)

新版生長曲線︰母乳寶寶較結實(mamaway)

母乳與生長(淳翔醫師IBCLC)

兒童生長曲線顯示:喝母乳的寶寶較精瘦(自由時報)

教你看懂寶寶手冊上的生長曲線!百分位超過97或低於3怎麼辦?(嬰兒母親)

因此,台灣的母乳寶寶壓3%線,若是父母也是偏瘦的體型,其實也不難理解。

此外,喝母乳寶寶所呈現的生理性現象應該是貼近最自然的狀態,配方奶寶寶平均體重較重,不是去研究配方奶寶寶肥胖的問題,而是責怪母乳寶寶太瘦,實在是很匪夷所思。

近年兒童肥胖議題愈來越受重視

終於科學家注意到了兒童肥胖,可以追溯到嬰兒時期的飲食,陸續有研究證實,孩子小時胖就是胖,長大後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機率普遍高於母乳寶寶。

為什麼母乳寶寶普遍比配方奶寶寶瘦?

  1. 親餵因為較為費力、奶量由寶寶自己決定。瓶餵吸吮方式比較輕鬆,且奶量由照顧者決定。兩者相較,親餵不會有過度餵食的問題。
  2. 配方奶蛋白質量高(母乳的2~3倍),且以酪蛋白為主,容易蛋白質攝取過量。
  3. 母乳含有瘦素、 脂締素、飢餓素等生物活性因子,能幫助寶寶大腦進行食慾調節。
  4. 母奶寶寶其腸道菌叢含有較多的乳酸桿菌與雙歧桿菌,有助於控制體重,避免肥胖。

如果醫生認為寶寶太瘦,建議要把奶水擠出來,或補配方奶,妳該怎麼做呢?

如果妳的寶寶體重有達標(至少3%),而且妳的母乳知識充足、餵哺狀況沒有不佳的情形,其實可以不用理會對母乳沒有正確觀念和知識的小兒科醫生建議

妳可以持續親餵,並且建議妳直接換支持母乳餵哺的醫生。

我個人建議直接找衛生所打預防針還不用繳掛號費,缺點就是門診時間在平日。)

很多小兒科醫生其實不具備母乳知識,時常給予錯誤建議,讓很多母乳媽媽餵得很艱辛。

如果寶寶體重未達標,建議找國際泌乳顧問諮詢,是不是有含乳不順利,或是媽媽採用定時餵奶,導致寶寶真的奶量攝取不夠等其他哺乳問題。

記得要找有口碑的國際泌乳顧問。

孩子成長不是只看體重,頭圍和身高其實比體重更為重要。

孩子真的有成長異常,都是要抽血做精密檢查才能論定。

Leona(茹)懂3%俱樂部父母的煎熬

我的故事

在滿月打預防針,聽到醫生認定小孩太瘦時,我當時打擊很大,育兒和母乳知識還不足的我也承受不住家人的壓力,也經歷過為了衝體重補配方奶的日子。

如果當時我就有足夠的知識,滿月前我會更勤勞掛奶(而不是看時間表),也許就不會有滿月時體重緊貼3%線的事。

即使一樣結果,我也能更堅定地拿出其他專家資料,說服家人尊重我有做過功課後選擇的育兒方式。

最後我還想說,如果妳的孩子體重有在3%~97%區間,就不需要被生長曲線表綁架。

除了母乳和配方奶成分不同導致母乳寶寶通常體型較為精壯我家小助外型雖然瘦,但雙腳踢起來非常有力,與其說是瘦,我更樂意說是精壯),配方奶寶寶較容易看到米其林身材,人類體型主要決定因素是遺傳基因。

過了六個月大後,由於寶寶開始翻身、坐、爬行、扶站、走路等大動作發展相當耗體,副食品(固體食物)提供的熱量更為重要。

所以寶寶六個月大後,遇到一直要家長買配方奶、成長配方衝體重的建議,就不用理會了。吃米飯補充熱量、吃肉類補充蛋白質,衝體重還比較快。

參考資料:

母奶寶寶體重增加遲緩、停滯?(亞尼活力,傑克紐曼母乳指南。)

喝母奶的寶寶長得慢?哺餵母乳預防嬰兒肥胖的3個原因(mamaway)

餵母乳比配方奶更能降低孩子肥胖風險?專家解密關鍵原因(關鍵評論網)

嬰兒的生長問題-過重或過輕(信誼)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