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是母奶不夠而餵配方奶,不如說是餵太多配方奶而導致母奶分泌不夠。

假設市場訂單總量是固定的(寶寶需要總奶量),一旦一間製奶工廠出現了競爭者(配方奶廠商)來搶訂單,製奶工廠收到的訂單變少,勢必要減少產量,以免庫存過多。

吸吮不夠,導致泌乳不足。

西方醫學曾在配方奶銷售盛行之後,探索配方奶開始廣泛銷售後,女性普遍有母奶分泌不夠的問題。

雖然也曾經一度做出「因為女性受教育,頭腦變聰明,腦和乳房搶資源才導致沒奶」讓人啼笑皆非的謬論。

但後續研究證實,吸吮不夠才是主因。

哺乳的歷史看似非常自然,結果竟出乎意料的複雜

當時沒有人把奶水的減少與嬰兒餵食習慣的改變連結在一起。有些醫生認為是因為女性們在青春期時接受教育使他們的生殖系統必須與大腦爭奪養分,而最終的結果是大腦贏了

泌乳機制:訂單被搶走,只好減產。

依照泌乳機制,移出量決定製造量。

移出奶量:寶寶嘴巴吸吮>手擠乳>擠乳器

當餵食配方奶時,相當於寶寶選擇和配方奶廠商下訂單。

假設市場訂單總量是固定的(寶寶需要總奶量),一旦一間製奶工廠出現了競爭者(配方奶廠商)來搶訂單,製奶工廠收到的訂單變少,勢必要減少產量,以免庫存過多。

餵配方奶會導致母奶不夠?

1.蛋白質真相大不同

蛋白質乳清蛋白酪蛋白
母乳60%40%
配方奶20%80%

配方奶的蛋白質主要為難以消化的酪蛋白,母乳則以好消化的乳清蛋白為主。

蛋白質以酪蛋白為主的特性,使得配方奶寶寶比較耐餓,同時胃部要處理難以消化的配方奶,寶寶容易喝完奶就睡著,讓身體把主要精力用於消化配方奶。

所以有餵過配方奶的長輩都會有「寶寶睡著等於有吃飽」不完全正確的連結。

2.瓶餵容易過度餵食

再加上瓶餵,寶寶吸吮不費力,使得容易餵食寶寶身體實際需要的奶量。

實際觀察會發現,親餵母乳的新生兒時常餵食一、兩個小時後就餓了,配方奶新生兒寶寶可以三、四個小時再討奶。

當餵哺嬰兒配方奶時,種種因素皆會導致嬰兒吸吮媽媽乳房的時間、次數減少,使得媽媽的大腦接收到的訂單量減少,進而減少泌乳激素的釋放,導致泌乳不足。

所以,餵食配方奶,當大腦沒有接收到「寶寶透過乳房需要奶水」的訊息,會讓大腦以為不需要製造那麼多奶水,讓乳房歇工。

掛奶:母乳寶寶時常黏在乳房上

新生兒時期(出生0~3個月),親餵寶寶時常吸吮媽媽乳房是很正常的生理本能現象。

因為新生兒吸吮能力有限,他們也需要學習,再加上有口欲需求,一餐奶喝上一、兩小時,放下來後,可能半小時、一小時之後又要討奶,繼續喝上一、兩個小時,甚至一邊吸吮一邊閉眼睡覺,這都是很正常的行為。

也因為如此頻繁的吸吮,才能給大腦下達足夠的需求奶水指令。

月子中心(或產後護理之家)常見錯誤做法

實際觀察媽媽論壇的討論,不難發現很多號稱有「專業團隊」的月子中心(或產後護理之家),其配置的護理師、泌乳師等,或是合作的兒科醫生,卻常提供缺乏母乳觀念的建議和作法。

可見所謂的「專業」,並不包含母乳。

1.常見4小時迷思

嬰兒定時定量餵奶是配方奶的餵哺方式,這是瓶餵的規矩。

4小時餵哺即使餵的是配方奶,其實並不顧慮到新生兒胃很小,只是方便嬰兒室護理師人力安排,甚至為了讓寶寶能撐到4小時,「灌奶」(過度餵食)算是常見的。

就連餵哺配方奶的寶寶,出了月中後,家長也只能自嘲,月中的奶量只有護士才有辦法。3小時就討奶也是時有。

只有配方奶瓶餵思維,沒有母乳正確觀念的護理師,便會「以親餵完要撐到4小時才討奶,才叫有吃飽」的觀念誤導新手媽媽。

2.親餵完補配方奶,愈補愈沒奶。

為了要讓寶寶可以「親餵完要撐到4小時才討奶」,月中護理師便直接提供「親餵完補配方奶」的作法,有些護士直接一餐補90ml以上相當於一餐正餐的量。

如此一來,會導致後果:

寶寶知道待會兒就有正餐,對於新生兒吸吮媽媽的乳房要自己引奶陣,相當費力,於是開始不認真吸吮媽媽的乳房。(只把媽媽乳房當奶嘴,純安撫。)

媽媽乳房沒有進行有效的吸吮,沒有奶水移出,導致大腦沒有接收到要釋放泌乳激素的需求,導致退奶。

3.護士總是說:「寶寶沒吃飽喔!」

就算寶寶仍願意吸吮媽媽的乳房,但因為母乳好吸收、好消化,撐不了4小時,常有護理師會向媽媽說「寶寶沒吃飽喔!」之類話語,打擊媽媽自信心,讓媽媽產生自我懷疑,自認為是少奶人,進而降低催產素,不利產生充足奶水。

如果妳住的月中,有以上情形,妳的母乳分泌不足,就有很大的機會是配方奶餵太多造成的。


母乳不足,仍是可以補配方奶。

有些生理或病理因素,導致泌乳激素分泌不足的媽媽,若是月齡三個月內的寶寶一天尿布量未達6片(一片50公克重,一日總計300公克),仍是要適度補配方奶,建議一日分次用杯餵、針筒,或是用嬰兒主導式瓶餵,逐量補充。

嬰兒主導式瓶餵

張淳翔醫生

控速瓶餵

Sunny Huang

三個月以上月齡的寶寶因為流口水等因素,會從其他方法喪失水分,就不是用秤尿布的標準觀察。

可以用體重(一個月增加500公克)、活力等其他發展指標綜合觀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