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非常感謝新北市的某公托中心附設親子教室的承辦人給我這本關於正向教養的書籍,讓我對正向教養有初步的認識,面對孩子邁入1歲後的發展相處時,有比較正確的心態和選擇恰當的方式去應對。
《用愛教出快樂的孩子 0-6歲正向教養手冊》介紹
- 2018年出刊
- 衛福部出品
- 免費索取
- 正向教養
- 0~6歲適用
關於正向教養,衛福部整理了相關育兒情境,淺白詞句使新手父母能簡單理解寶寶的成長脈絡,並提供建議方案,讓新手父母能採取良好的育兒方式。
本書除了解析常見教養情境,適當與否的應對方式之外,主要內容會分為0~18個月、18個月到3歲、3~6歲三階段,因應孩子成長發展階段不同,應注意或採取對策的教戰方式。
正向教養原則(嬰幼兒適用)
♤父母必須先照顧自己的情緒
父母只要做孩子夠好的父母就足夠了,而不是強求天底下最好。在面對孩子發脾氣時,父母難免會有情緒,先照顧好自己,先冷靜,才能平和地引導孩子調節情緒。
♤讓孩子有充分安全感
嬰幼兒需要安全感,與他人建立信任關係。有些長輩或其他人常給予“小孩不要一直抱、會寵壞”、“小孩會用哭控制大人”等育兒建議,使父母忽略並切斷嬰幼兒哭泣求回應的訊號,反而使嬰幼兒和其父母未能建立良好的信任連結。書本建議,在採納一項育兒意見時,需思考會不會剝奪孩子的安全感,以免追求短期效果(例如威嚇使嬰幼兒暫停動作),卻留下心理傷口,造成長期人格發展不良影響。愛和抱抱不會寵壞孩子。

♤溫和且堅定的態度
溫和、堅定,兩者缺一不可。只有溫和沒有堅定,就會變成放任。沒有溫和只有堅定,容易變成沒有同理心且控制欲的權威型父母。
♤“我能感”
賦能,是正向教養強調的一環。
父母依孩子發展階段,創造讓孩子學習自主的機會,讓孩子因為“原來我可以做到”增添自信。必須依發展階段給予學習,若是項目偏難,父母可以適時提供輔助,而不是一味揠苗助長,過度要求。孩子能力上可以做到的事,盡量讓孩子做;能力上還不行的事,家長可以協助指導。
“我能感”可以建立孩子信心、自我肯定,幫助發展正向人格。

♤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
孩子還在學習情緒管理、問題解決、發展能力等,發展階段都不是一蹴可及,難免會有犯錯。不要因為孩子犯錯就急著貼上負面標籤。試著詢問孩子,也許會得到不一樣的答案,並且可以引導、教導孩子做出修正或避免錯誤的方式。
♧提供適度刺激和探索
本書在正向教養小技巧部分,提到不少嬰幼兒發展相處觀念。
如:
- 研究發現,視覺卡、黑白卡不會增進視覺及神經發展。(商人行銷套路,完全不需要的嬰兒用品。)
- 1歲以下的寶寶最好的觸覺刺激就是輕撫抱抱、肌膚接觸等。(除非治療必要,不需要觸覺刷。)
- 五感發展最好的是父母提供有愛、有情感交流的溫暖互動。

最後Leona(茹)還想說……
本書還有各階段常見情境,以及你我都常聽到似是而非的育兒建議,非常值得父母看了省思。
在接觸正向教養後,我大約可以理解傳遞的“同理心”、“尊重”,每個孩子都值得被好好地對待,每個孩子都有值得被鼓勵的長處。
正向教養,是教育父母用正向的態度,讓孩子感覺到安全、值得信任,進而聽從父母的教誨,並且重視“賦能”,視年齡階段逐漸放權,給予孩子自主發展、試錯、從失敗學習,建立自我肯定、我能、我可以。
衛福部出版約200頁左右,內容輕鬆,又能給予父母教養觀念上的啟發。
如果你還沒看過,就不妨到官網下載電子版,參考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