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導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三十封信》為美國知名實業家、慈善家、知名富豪家族洛克菲勒第一代的約翰‧D‧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家書。

身為第一代創富者,從小時候家境清貧,到成為石油大亨,至今其家族子孫仍享有富貴,在各領域展露頭角。
洛克菲勒何許人也?
詳見Wikipedia
俗話總說富不過三代,然而,洛克菲勒家族已有七代的榮華富貴。
藉由第一代的家書,我們可一窺其創富智慧,並且期許自己能成為富一代,給予孩子能變得富有的智慧。
Leona(茹)在此想以每一封信的內容為引子,分享自己長久以來經歷、所見所聞的看法,以及我想傳遞給孩子的金錢觀、價值觀。
第一封信 人生第一步
本封信的文摘金句
生命的價值並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怎麼利用時間。
生命帶給人的滿足,取決於人的意志。
第二封信 從商的準備
本封信的文摘金句
偉大的成就源於崇高的理想。
只要下定決心,宇宙萬物都會來幫助你。
世界上所有一切都有它存在的價值。
(英國名作家,約翰.德雷登)
讀書使人富有,交談使人機敏,寫作使人沉靜。
(法蘭西斯.培根)
你的世界大小是由你決定的。
我想跟孩子說的話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就業的第一步,該怎麼選擇呢?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商人的孩子,選擇從商之道。受薪階層的孩子,也選擇成為受薪階級。
我以前最根深蒂固的窮人思維,就是深深相信好好念書、考上好學校,然後就能找到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可以變成有錢人。
在雷曼兄弟於2008年倒閉,金融海嘯襲來的那幾年畢業的大學生(而且還是文組的),有學歷就等於好工作的諾言,至此就像是容易捅破的窗紙。
對於職場,我算是未經深思熟慮,曾經只想過為熱情工作,但是,又不甘於薪水少,最後報考公務員,做著自己沒有興趣的工作。
我算是書中“討厭自己選擇的職業”的那群人吧!這樣的我,似乎沒資格給孩子良好的工作建議。
想想我的父母,也似乎把工作與勞累、迫不得已劃上等號。
我的原生家庭教育缺乏教導孩子發掘自己的天賦,尋找自己能發揮所長。我的父母直至現在仍是抱著「沒有學歷,是他們沒錢的原罪」的想法。
如果回到20歲,我會對當時還就讀大學的我潑一桶冷水。「醒醒吧!別妄想畢業後就可以馬上找到有愛的工作。」
雖然歲月寶貴,但是,年輕有容錯空間。也許前幾份的工作經歷很重要,不過,也不會是步步錯、局局錯的場面。
如果沒有堅定要往什麼產業,就都去試試吧!

學校,必要的存在。
未來有一天,孩子一定會問:「媽媽,為什麼要上學?」
我也很討厭上學,並不是我討厭學習。我也對死板的教育方式、不得不面對的同儕關係感到窒息。
即使如此,對於沒有身家背景的普通人,學歷仍是一張職場通行證。
要是世界上沒有學校,所有的孩子只能和自己的父母、家族學習,也只能學到世襲的技藝,也被迫選擇和父母一樣的工作。
除非拜師學藝,否則父母的能力,即決定孩子一生的高度。
現今的教育制度雖然不完美,但是,至少讓普通家庭的孩子能夠學習到己身父母無法授予的知識。
若是遇到良師,教予不同的思考邏輯,有機會活出原生家庭給不了的自己。
學校不是唯一能學到知識的地方,然而,對孩子而言,是最便宜的學習寶庫。

沒有用不到的知識
我肯定閱讀的力量。在我的求學生涯,成績最顯著進步的那學年(小學五年級、國中三年級),我回想起我做的事,就是在前一個暑假雜讀了不少課外書。
雖然我閱讀的讀物都以小說為主,不過,在廣泛閱讀之下,對文字的領悟度提升,有助於學校教科書的理解。
我從不懷疑,閱讀好書會帶給人有什麼好處。
每當我的同學總有「讀那個幹嘛!考試又不會考」的聲音時,我都不理會。後來事實證明,因為不會考,就不讀書學習的同學,就算資質起點再高,最後也註定平庸。
如果問當年的我,如果能夠重來,我要修正什麼?我會說我缺乏正確金錢觀的知識,這讓我20歲的階段,把錢放在不太恰當的位置。
有正確的觀念,才會在面臨選擇時,採取適當的行為,人生軌跡才會在正途。
我身邊很多人,因為討厭數學,或是理財很麻煩,財經很複雜,所以不破金錢相關知識,甚至覺得理財不就是懂得領薪水、省錢、存錢就好了嗎?
當一個人理財知識淺薄,他能擁有的財富僅然如此。
當一個人知識量有限,他的世界觀也僅有他眼前所見。
一個人的世界大小是由他決定。不斷學習、增加知識,擁有的世界觀將是無限大。
敬待更多其他封信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