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書|閱讀筆記|推薦♡德國幼兒園的玩具極簡運動:買得多不如選得巧!玩具愈簡單,愈能玩出無限創造力!

不盲目買玩具給孩子,也不要輕易把玩具當作是獎勵,並且聰明挑選真正適齡的玩具。

《德國幼兒園的玩具極簡運動:買得多不如選得巧!玩具愈簡單,愈能玩出無限創造力!》本書簡介

作者:莊琳君

  • 英國教育學碩士(主攻教育心理研究)
  • 十五年幼兒園教師經驗(台灣7年+德國8年)

本書是德國幼兒園三部曲最終章。

閱讀本書之前,Leona(茹)的想法。

在沒有孩子之前,我也曾經以為孩子要擁有很多玩具才是幸福的。

我也曾經以為,擁有很多玩具可以刺激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而且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

然而,經歷以下3件事之後,我對玩具的必要性產生困惑。

1.生下小助之後,新手媽媽實際的育兒經驗讓我發現,很多玩具壓根兒不吸引嬰兒的興趣,甚至除了咬咬、敲打,也玩不出什麼花樣。

我才思索著,一歲以前的孩子其實是不太需要玩具的

2.當我依實際養育經驗,閱讀了許多關於育兒的文章後,發現關於玩具能提升孩子的各方面發展等功用,大部分是廠商的話術。

市售的塑膠玩具因為玩法單一、枯燥,容易讓孩子失去興趣,根本無法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反而還限縮了孩子探索能力。

3.我本身也是極簡主義的推崇者,除了生性愛省錢之外,我也開始思忖著,過多的物品對於大人反而會造成混亂,所以過多的玩具對於孩子應該也是一樣的道理吧!

(極簡育兒,最容易下手之處可能是玩具!)

綜合以上,經驗與閱讀帶領我思想的轉變,再加上回顧童年,因為家境不寬裕,我也曾是沒有太多玩具的孩子,雖然擁有一個籃子的玩偶,但是卻沒有一隻芭比娃娃(小時候超級羨慕別的女孩都能擁有一隻芭比娃娃,可以幫娃娃妝扮。)

想玩的玩具,能借的話,都是和同學借的(例如:電子雞),即使我也不算是多有創造力、想像力的人,然而,我也覺得很多同學即使擁有當下最新穎的玩具,也沒有卓越的學科或術科能力發展。

閱讀完這本書才知道,錯誤的玩具,其實是對孩子的發展沒有什麼實質幫助。

如何選擇適合的玩具?

或是如何進行玩具極簡?

相信本篇介紹的書《德國幼兒園的玩具極簡運動:買得多不如選得巧!玩具愈簡單,愈能玩出無限創造力!》能找到答案。

請接著讀下去,進入正題吧!

《德國幼兒園的玩具極簡運動:買得多不如選得巧!玩具愈簡單,愈能玩出無限創造力!》閱讀筆記

Part 1. 玩具太多的壞處(玩具需要斷捨離)

在說玩具的壞處之前,先說說玩具的好處:安撫

♤玩具的功能:教學、陪伴、情感。

♤過渡客體:玩具能暫代主要照顧者,讓孩子有個互動對話的對象,以及調節焦慮情緒。

♤嬰兒娃娃:可作為迎接弟弟妹妹新生前的照顧學習,養成孩子要成為哥哥姊姊的意識,學習同理與愛。

好處講完了(?),以下則進入正題。

無節制送玩具的壞處

◇長期送禮(玩具)過多,如同“暴飲暴食”。

亳無節制地送玩具來滿足小孩,會容易產生負面影響,且延續到成年。

會索取昂貴且大量禮物的小孩,長大後容易有……

  1. 無法控制的衝動性消費。
  2. 成癮行為(例如:賭博、藥物)

(成癮行為,多與逃避現實生活中無法排解的壓力有關。)

玩具可以暫時安撫孩子,但過多玩具會妨礙孩子學習如何練習調節情緒和壓力。

◇送禮的好壞,在某個程度上也形塑孩子自我價值的建立方式。

不斷給孩子時下最新、最炫玩具,孩子容易把自我肯定建立在外在物質,當玩具流行退燒,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也會瞬間跌落。

♡4個禮物準則(各年紀適用)

  1. 孩子想要的禮物
  2. 孩子需要的禮物
  3. 穿戴的衣物
  4. 書籍

年齡選物原則想要需要衣物書籍
0~2歲柔軟溫暖的陪伴物小絨毛玩具、軟布球、木製拖拉玩具輕柔毛毯、固齒器、學習水杯止滑襪、口水巾、圍兜動物圖鑑、寫實圖像書
2~3歲建立生活自理能力、鞏固語言發展嬰兒玩偶、手抓木製拼圖兒童餐具、馬桶墊圈防水防汚長袖畫畫衣韻律感故事
3~4歲戶外探險樂高、火車軌道、積木、汽車組合外出旅遊用物品外出用衣故事情節發展性強的繪本
5~6歲學習團隊合作、從故事汲取勇氣團隊協作或DIY的玩具牙刷、漱口杯角色扮演道具服裝不同情境故事書

◇不會玩+不懂玩=不好玩,多餘玩具會侵蝕孩子專注力!

幼齡孩童的玩樂方式:

  • 主要:探索環境和事物之間的關聯。
  • 過多的選項+散亂的空間=干擾把玩物品的專注力。
  • 過多的玩具,會減低幼兒的注意力。

玩得夠深入,才能延伸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問題解決能力。

此外,大人有責任提供安全自在的遊戲環境。

◇注意力長短與年紀有關。

  • 1~3歲:3分鐘(平均)
  • 4~6歲:6~8分鐘
  • 玩喜歡的活動,注意力時間也會拉長。

注意力,靠環境和教養方式支持強化。

玩具種類太雜,孩子同時接收太多刺激而造成思考線路塞車,無法執行一個有架構的遊戲,呈現“當機”狀態。

◇孩子拿到新玩具

1.探索期:摸清楚屬性和功能。

2.遊戲期:深層玩樂模式on。

同時擁有太多新玩具,多重刺激讓孩子分心,探索期會拉長。

必要時,大人可以協助降低周圍雜訊,減少分心,更容易進入深層玩樂模式。

(例如:減低不必要的聲光干擾,好比說大人在旁看電視。)

◇玩具太多警訊(3歲以上)

1.每樣玩具都玩不超過十分鐘。

分心狀況出現時,大人可以提供小小任務,從旁培養孩子的“續航力”。

2.手邊沒有玩具就不會玩,但有了玩具也沒辦法一個人獨玩。

作者認為,孩子從小學習行事曆塞太滿,真正自由玩樂的時間太少造成。

玩也是從“模仿”開始。孩子在一開始摸索時,大人可適時提供點子或提示。

◇快樂,不一定跟物質畫上等號,玩具不是唯一獎勵方式。

♡零成本的鼓勵更能活化學習動機。

一開始視為“特效藥”的的教養策略被過度濫用,反而後患無窮。

速效的外在獎勵,其實是侵蝕孩子自主性的猛烈毒藥,只是換來暫時的服從行為。

一旦沒有獎勵,孩子就失去學習的動力,表現得更糟。

♤代幣獎賞制:以物質獎勵為誘因,引導行為改變。

♤過度辯證效應:過份強調外在物質獎勵,因而忽略內在動機

事先告知孩子,獎勵與特定行為綁定,容易讓孩子喪失興趣。

♧教師使用代幣獎賞制:容易誤導孩子,學習是與他人競爭比較,而非自我能力提升。

作者不鼓勵父母在家使用,該方法只能在短期奏效,除非一再加碼獎勵的強度,否則孩子的極好成效都只是暫時的。

Leona(茹)強烈推薦的參考閱讀:獎勵給太少不如別給!一段海濱老人與小孩的故事

一件事一旦摻雜經濟利益,就不容易回到初衷。
◇萬一已開始執行,作者建議可以執行漸進式的物質獎勵退場計畫。
  1. 列入非物質性的選項。
  2. 父母練習用語言和擁抱讓孩子獲得正面肯定。
♤本分之事不用獎勵,成就感就是無副作用的最佳獎賞。

大人想要鼓勵孩子,除了手段,更重要的是時機和強度。

力道過大的獎勵其實是變相的處罰。

◇教養路上必要的靜待和守望:過於頻繁且強勢地介入孩子的大小活動或選擇,多是安撫父母自身的焦慮,但對孩子的自主學習並無必要的幫助。

♤寧可慢學,也不要孩子到最後厭學。

Part 2.  用少量玩具營造正向遊樂世界!

♤電子玩具、聲光玩具易壞又容易喪失新鮮感,玩樂能力的發展沒有明顯助益。

◇注意1,多功能的聲光玩具,使孩子變成被動的觀看者。

愈簡單的玩具,愈容易引領孩子想像各種情境(例如:嬰兒娃娃可以是顧客或病患。),也愈能激發孩童的想像和創造天賦。

玩具擁有開放性玩法的特性,不管到幾歲,一定都能玩出樂趣。

◇注意2,電子玩具無法取代真實體驗。

例如:運動遊戲機只能算身體律動,無法達成孩子所需大肢體活動(孩子需要戶外跑跳運動)。

故事機無法完全取代說故事,言語與情感間互動才是故事動聽的關鍵。

但,我還是很喜歡故事機。
◇注意3,購買電子玩具前,應先考慮有可替代的同類型玩具。

(例如:可敲打的木琴優於電子琴。)

♤玩具推薦

★0~3個月挑選重點:刺激聽覺(感官刺激期)

建議玩具:手搖鈴、床頭旋轉玩具。

比起玩具,寶寶對父母的聲音、觸摸、面部表情會更有反應。

比起買玩具,父母更應該和寶寶說話。

★6個月~1歲挑選重點:五感強化,訓練軀幹肌肉。

建議玩具:彩色觸覺球、音樂軟布骰子、堆疊玩具。


【兒科醫師的父母經驗談】0~1寶寶的哄兒神器,是日常生活中的紙盒、襪子、塑膠袋。

市售玩具對於1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不是絕對需要的。

至少2歲前,避免單純依照短暫的喜好而購入玩具。

寶寶所有的學習,父母的陪伴和支持才是最牢固的基石,玩具最多也只是從旁輔助,不是主角。

Leona(茹)中場喃喃自語:我非常認同作者在這裡安插一個兒科醫生的育兒觀察,我也認同1歲以下的孩子連生活中隨手可見的紙箱、寶特瓶、鍋碗瓢盆等都可以玩得很開心,反而對市售玩具無感。


♤1歲以上幼兒,可視年齡對應的動作發展、認知發展、社交發展選擇適當的玩具。

★1~3歲的玩具選購指南:強化大小肌肉與手眼協調能力(玩中學)

1~3歲是語言大躍進時期,可以練習說和模仿。

◇推薦玩具:

  1. 移動時會發出聲響的拖拉玩具
  2. 樂高玩具:強化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
  3. 動物組合、汽車組合

重要的是,孩子能玩出多大的可能性。

♤鷹架學習理論:孩子學習一項新技能時,父母或師長的引導角色只是階段性的。必須視孩子的能力慢慢收回協助,讓孩子發展自主學習的態度,獨立完成目標。

★4~6歲的玩具選購指南:眾樂樂的社交能力。

角色扮演,是發展階段中一項重要能力指標(基本溝通能力、角色設定基本認識)。

扮家家酒,有助於提升認知能力和語言發展,以及孩子的自我探索,自己喜歡的樣貌,自己定調。

◇建議玩具:滿足各種模仿情境需求。

★德國幼兒園中大班必備的大型玩具設施

  1. 開放式玩具廚房
  2. 扮裝衣櫃&大舞台
  • 職業角色:建立換位思考同理心、學習尊重不同職業。
  • 生活角色
  • 想像角色(天馬行空的童話故事人物)

Part 3. 玩具無罪,快樂有理

♡「愛物惜物」的第一課:珍惜玩具。

孩子真心體悟到“珍惜”,大人得平衡孩子對事物的飢渴感,在“想要”和“如何得到”之間,提供孩子努力付出可以得到的渠道,而非孩子要了就直接給。

玩具太多或太容易得到新玩具,孩子根本不記得自己擁有什麼,更不懂何謂“珍惜”。

作者建議,玩具壞掉時,就算孩子能力不足以自己修理好,大人在修理玩具時,也盡量讓孩子在一旁觀看,修理好再解釋玩具的使用方式,要求孩子對自己的玩具負起最基本的愛惜責任。

♤摘除玩具的性別標籤,玩具是中性的,別用偏見扼殺孩子的天生氣質與潛力。

作者表示,孩子大約在3歲以上才會開始對玩具產生性別偏好。

作者再表示,男孩會比女孩早偏好選擇我們認為男性向的玩具,主要是容易受到旁人的批評(類似芭比娃娃好娘娘腔之類的批評。)。

作者認為,刻意將玩具分性別,限制孩子玩的種類,有礙於培養各種能力,也容易建立偏頗的自我形象。

(例如:女生不一定只想當公主)

♤關於刀槍玩具,科學已證實,與長大後的暴力行為並無關聯。

孩子玩刀槍玩具,多半是想展示他們的勇敢、勇氣。

但若是對於槍枝玩具過度沉迷,家長應警惕,可能是孩子在生活中出現了難以自行處理的難題,必須持續觀察並給予關心。

即使是在玩,也不應該失去對他人身體界線的尊重。

♤混亂的空間讓孩子情緒煩躁,降低學習效能。

空間布置,額外布置不僅不必要,也擾亂閱讀時的專注力。

作者指出,臺灣幼稚園教學貼滿教學海報等,恐怕是大人對孩子學習成效的焦躁感,並不能真正幫助孩子。

也有研究表示,繁雜的教室展示品會破壞幼兒的注意力和學習效果,尤其是7歲以下孩童。

小小孩需要的是簡約的環境。

孩子的分心程度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遞減。

♤創意來自錯誤失敗的累積,偶爾迷路反而巧遇新發現。

◇創意三大要素:知識、想像力、好奇心

除了玩具DIY,作者還另外提到作文寫作,學生若把作文寫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是很難建立獨立思考的素養。

Part 4. 德國幼稚園的無玩具運動

長期目標:強化孩子的創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減少使用外物來逃避無聊或挫折感,進而擺脫任何形成的被動依賴。

♤淨空玩具,讓孩子從空白建立秩序的契機,深化遊戲體驗。

老師從“指導者”退位,成為孩子的透明守護者,讓孩子自主學習。


Leona(茹)讀後感:

《德國幼兒園的玩具極簡運動》一書以教育背景的作者在臺灣、德國多年在幼稚園從業人員的觀察而寫成,給了我從未想過的新見解。

尤其是到最後的無玩具遊戲,書中寫出作者的觀察和現場記錄,孩子的玩具取材於生活、自然,我心裡想,這應該就是我父母或祖先小時候的樣子吧!

我們一直相信新創的科技才能帶領孩子創造和想像,但其實也只是活在大人創造的框架之下。反而是返樸歸真,才是最能激發孩子潛能的選項。

最後再次總結:

  1. 玩具愈多,恐怕帶來思緒上的混亂。
  2. 市售的電子玩具帶給孩子的壞處多於好處。
  3. 玩具雖然也有安撫陪伴的作用,但是,嬰幼兒最需要的還是父母的呵護和關注。

這本書很適合推薦給所有父母,思考玩具存在的真正意義。

不盲目買玩具給孩子,也不要輕易把玩具當作是獎勵,並且聰明挑選真正適齡的玩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