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餵母乳媽媽說,母嬰同床不是罪,是天性。

母嬰同床不是罪,是天性使然,是人類的本能。

寶寶手冊說,不可以親子同床。

把寶寶接回家之前都不知道,原來寶寶能好好地獨自睡在嬰兒床上,原來是件極為困難的事。(有人形容放下睡著的寶寶,就跟拆解炸彈一樣,真的很貼切。)

在懷孕超過16週時,還拿著媽媽手冊,去Mamaway門市換了芬蘭箱。

我的朋友說,芬蘭箱頂多睡3個月大,就塞不下了。結果我們家小助才睡幾天,就不要睡了,根本不用等到長大睡不下。

◇源起就是睡過大床,就回不去睡小床的日子了。

◇而且我愛上了奶睡,只要奶了寶寶就睡。

抱搖哄試過一次,搖搖抱抱搞了快一小時還是沒有睡意,還要挑戰拆炸彈似的放床醒。(完全放棄抱搖哄,真的是折磨自己。)

但奶睡奶完直接睡死,我翻過身也很快就入睡(親餵時分泌的催產素提供了放鬆助眠作用)。

再加上夜奶也是掏乳房躺餵就好,寶寶喝他的,媽媽我想睡就睡我的,有時突然意識要把哺乳內衣的扣子拉上,寶寶早已重新奶醉睡去。

於是,我就直奔往母嬰同床的道路上不復返。

初期,即使看了好幾次有些醫生支持母嬰同床的文章,回頭看到寶寶手冊上的注意事項,還是會覺得很心虛。

母嬰同床是天性使然

現在,我會堅定地說,母嬰同床不是罪,是天性使然,是人類的本能。

親子天下:母嬰同床,有何不可?小兒感染科 – 黃瑽寧

觀看自然界哺乳類動物,寶寶和母親同睡才是常態。

在西方科學發展以前,人類本來就是母嬰同床,甚至在如今的原始部落裡,母嬰同床反而降低嬰兒猝死症的機率。

如今,西方科學摒棄哺乳類自然演化觀念,再加上配方奶、嬰兒床的介入,親子分床睡成為當今通例。

也有支持親子同床一派的學者表示,關於公共政策認為親子同睡引發嬰兒窒息或嬰兒猝死症,都不考慮是否為危險環境(床墊太軟、有厚棉被)、媽媽有服藥或抽菸喝酒、不是親餵母乳等因素,才是危險因子。直接規定避免親子同睡,顯得不科學或過於簡單粗暴。不過,也有人認為與其提醒床要淨空、家人不能抽菸……等衛教,直接規定禁止同床更為省事。

母嬰同眠,發生什麼事?

在安全環境下,母嬰同床共眠對媽媽寶寶都有好處。

1.媽媽寶寶睡眠週期會愈趨一致,當寶寶還需要夜奶時,媽媽寶寶會在差不多的淺眠期同時起來,媽媽比較不會覺得累。

2.方便夜間哺乳,媽媽在夜間泌乳激素濃度較高,提高母乳量。

#母嬰同床有助於母乳哺育

3.寶寶和媽媽在一起,呼吸會受媽媽影響。媽媽的呼吸可以幫助呼吸系統發育未完備的寶寶更規律。(生產本該無傷一書表示:有研究指出,睡眠呼吸中止而猝死的問題不會發生在母嬰同床的寶寶身上。

母嬰同床注意事項

營造安全的母嬰同床環境,要以下避開危險因子,如果不能除去任一危險因素,我不建議母嬰同床

1.親餵母乳的媽媽。

(瓶餵不管什麼奶都不適合)

2.寶寶絕不趴睡。

3.家裡沒有人抽菸。

4.媽媽沒吃藥或喝酒。(任何影響睡眠機制的攝取物都絕對禁止)

5.床鋪絕對淨空。

以下絕對不要出現在床上:

  • 過軟的床墊(怕側身掩住口鼻,提高窒息風險)
  • 厚重的棉被
  • 安撫娃娃
  • 玩具
  • 嬰兒枕頭(2歲以下嬰兒不需要枕頭
  • ……等本來就不應該在床上的任何物品。

我個人同床的話,床上只有我的枕頭和薄棉被,成功奶睡後我會儘量滾走,和寶寶之間空出可躺一個人的位置。

寶寶只有肚圍或防踢被,不給寶寶蓋棉被。

6.注意床高,防止摔落,相關防護措施

7.寶寶只能跟媽媽同床,爸爸、兄姊都不行。

更多詳細介紹可看【育兒共學筆記#7】與寶寶同床共眠的安全注意事項


有些媽媽因為遵守母嬰不同床,而選擇在沙發、躺椅等不安全的環境餵奶,反而因為疲倦、困頓而不慎讓嬰兒滑落、窒息等危險。

媽媽也需要好好休息,才能照顧好寶寶。

母嬰同床是母嬰天性使然,可以一邊休息、一邊哺育,很多選擇母嬰同床的媽媽反而擁有更好的休息品質。只要避開危險因素帶來的風險,母嬰同床對其實對母嬰雙方無論是生理、或是心理上的安全感,都是有好處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