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月經不會來?
在診所生產時,護士提供的衛教單上寫著“有哺乳的媽媽平均在產後9個月才有第一次月經”(在其他資料看到的是11個月~13個月)。
那時,我才知道原來哺乳可以延緩經期到來。
即使當時也不知道原理,甚至連爸爸也說,血都跑到乳房、變成奶水了,所以沒有血留到子宮裡變成月經。
雖然爸爸提供的解釋很荒唐,但是,在古代人的想法裡,“乳水是媽媽的血水變化而成”的觀念就是如此吧!
實際上也不是“血變成乳水”這麼簡單,身體器官的運作其實也是透過血液輸送養分,才能正常運作,發揮功能。因此,血液循環良好,也能讓乳房正常分泌乳汁。
都是泌乳激素造成的
當我學了點皮毛,聽到爸爸的解釋後,鄭重和他解釋:「單純只是泌乳激素會抑制排卵罷了。」先有排卵,未受精的卵子到了子宮,形成內膜剝落,才形成月經。(跟血去了身體哪個部位沒有關係啦!)
人體控制排卵及月經功能的中樞,主要是在大腦的腦下腺垂體;腦下腺垂體會分泌兩種荷爾蒙物質:濾泡激素(FSH)及促性腺激素釋放素(GnRH)。藉由這兩種荷爾蒙的協調作用,讓卵巢中的卵子發育成熟並且在適當時機排卵。
然而,在哺乳的過程中,媽媽身體為了製造乳汁,會分泌一種荷爾蒙叫做「泌乳激素」;加上寶寶的吸乳動作刺激了大腦,會同時抑制濾泡激素及促性腺激素釋放素的分泌,因此影響了排卵功能,月經周期因而延後
來源:月經沒來也會懷孕?哺乳避孕•非絕對!
在母乳社團討論區的眾媽媽經驗
曾有媽媽在母乳社團舉手發問,「餵母乳的媽媽是多久才來第一次月經呢?」
有的人回答:全母乳親餵,但產後6~8週月經就來了。
也有3~4個月、7~8個月,甚至還有寶寶1歲多,媽媽才來了月經。
更還有大寶已經2歲多的媽媽詢問,她計畫懷二寶,到婦產科諮詢,經抽血檢查,正是因為體內泌乳激素過高,抑制排卵,才導致她月經遲遲未來,她只好啟動完全離乳計畫。
由此看來,每個人體內泌乳激素濃度運作,多少還有體質上的個體差異呢!
哺乳真的能避孕?
在此轉述醫生的話吧!
(FB原文連結)
98%的避孕機率,換而言之,還是有2%的受孕機率。
只要大腦沒有把泌乳激素沒控制好,導致排卵,就有可能受孕。
所以哺乳媽媽們若是不打算馬上受孕,還是不要輕忽,該做的避孕措施還是得做好。
我的產後初次月經,在寶寶1歲後報到。
我不算是完全母乳哺育的媽媽(初期觀念沒有確立、住月子中心、擠奶不順、家人<公婆>干擾、醫生認為體重增加不理想等原因造成,可看<母乳經驗>舊文)。
真正做到全母乳親餵,大約是寶寶3個月大(搬出來1打1、沒有家人干擾、母乳知識也提升不少)直到約7個大(育嬰假結束返職場上班),因為擠奶時間拉長和擠奶技巧普通等因素,又回到混合哺育。
在產後1年之內,幾乎是4~5個小時之內移除奶水(親餵或擠乳)的情況下,我的月經遲遲未來,因此也享受到月經沒來的很多好處,例如:
- 省下衛生棉的錢
- 沒有經前症候群(我容易有經前、經期失眠的問題)
月經在1年後到來的原因,最主要是我延遲了上班時段的擠奶間隔。
在小助滿一歲的那個月時,他一度厭瓶餵母乳(雖然只有短短兩週左右),當下我決定白天減量,先逐步拉長擠奶時間,逐漸可調整為下班前擠一次,超過6小時以上才擠奶的同時,產後第一次的月經就報到了,之後也是月月準時報到。
回想到我的祖母輩
觀察在我自己的奶奶、外婆那輩,配方奶廠商還沒進入臺灣,還是母乳餵養的年代,孩子普遍是2~7歲之間斷奶,爸爸和伯父、叔叔、姑姑的年齡差,以及媽媽和舅舅、阿姨的出生年份幾乎相差是2~3年以上。
輪到我的媽媽多以配方奶哺育的一代(七年級生),還挺多兄弟姊妹的年齡差距僅有一歲,也許正是因為哺乳期形成年齡間隔。
我認為,大自然為了讓物種有較好的生存撫育環境,其實已內建了天然機制。哺乳期泌乳激素抑制排卵,是為了讓媽媽專心照顧嬰幼兒,直到離乳,才重新再孕育下一胎。